第42章 第42章_遇良缘
笔趣阁 > 遇良缘 > 第42章 第42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2章 第42章

  静室中,陆琢听沈瑜讲完贴锅酥饼的典故,放下筷著。

  他已经用过饭,看着沈瑜,眸光深沉。

  “几日不见,瘦了些,打理铺子很辛苦吧?”

  沈瑜又为他倒了一盏热茶,笑吟吟地说:“还好,今日在李老夫人的寿宴上出了风头,包子铺和脂粉铺子里的东西都介绍出去了很多,日后生意应当还会更好些。”

  陆琢自然不知道李宅女眷吃席时发生的事,沈瑜便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。

  说到吴珍儿误会徐致喜欢她,两人解开心结,以后总算能心平气和得相处,沈瑜扯唇笑了笑。

  陆琢若有所思地看她一眼,手中的茶盏不自觉地捏紧了几分。

  徐致与他是同一年的进士,两人虽然只是点头之交,但陆琢对他印象深刻,是个相貌堂堂的男子。

  陆大人的心中有点微微泛酸。

  “陆大人?”

  沈瑜看到陆琢在走神,轻唤一声。

  陆琢回过神来,嗯了一下,示意她继续往下说。

  沈瑜只当陆琢是累了,毕竟在山阳县处理案情,回到乐安又在忙于公务,她见了他实在是高兴得紧,一时聊的时间就久了些。

  沈瑜起身,眨眨纯澈含笑的眸子,轻声说:“天色不早了,大人明日还要上值,我晚间回去也要计算账目,今日就不留大人多待了。”

  陆琢望望窗外,感觉不过只呆了几刻钟,但外面夜色已深。

  他忽然想起一事,脸上不由得现出笑意来:“还记得我说过要谢礼的事吗?”

  沈瑜怔愣一瞬,蓦然想起,陆琢曾提过帮她寻到夏石斛后要谢礼一事。

  自经历山阳县惊心动魄的一晚后,彼此间的距离早已经拉近不少。在沈瑜看来,陆大人屡次救她,实实在在可以算做自己的救命恩人了,既是恩人,送什么谢礼都不为过。

  可是,陆大人会要什么谢礼呢?

  “这枚香囊还是空的,你。。。帮我寻些香料填上。”

  沈瑜的胡思乱想被打断,她抬眸看过去,陆琢的掌心中正托着一只香囊。

  这香囊还是他在脂粉铺里购买脂粉的时候,沈瑜送给他的,没想到陆大人这么喜欢,竟然随身携带在身上。

  “这。。。就是大人要的谢礼?”

  陆琢微笑着颔首,将手心靠近她些,示意她取走香囊。

  沈瑜的目光落在他的手上,手指修长白皙,骨节分明,好看的像是一件精致的瓷器,这人的脸和手都这样漂亮。

  光看这只手,绝对想不到陆大人也是会功夫的。

  沈瑜的指尖稍稍触碰到他的掌心,指尖稍顿,又飞快得把香囊拿走,不知为何,她突然生出一股莫名的羞怯来。

  沈瑜定定神,抬眸笑道:“大人放心,一定帮你找到最好的香料。”

  沈瑜与秋霜目送李昭驾着马车离开,两人也将脂粉铺落了锁。

  孙六早已将马车赶过来,接两位姑娘回城郊的宅子中去。

  马车缓缓行过西街,秋霜看了看坐在身边闭目养神的小姐,欲言又止。

  沈瑜却觉察出了她的异样,平时秋霜会在路上与她谈东谈西,今晚竟出人意料得安静。

  “霜儿,怎么了?”

  沈瑜落在她身上的目光有几分疑惑和审视。

  秋霜抿了抿唇,也对,自己的什么举动都逃不过小姐的眼睛,干脆实话实说。

  “陆大人既没有定亲,也没有心仪之人。”

  沈瑜哦了一声,她早知道陆琢是单身,“所以呢?”

  秋霜冲着小姐笑笑,鼓励道:“陆大人是正人君子,不是那种拈花惹草的人,小姐若喜欢陆大人,就放心得去喜欢吧!”

  沈瑜顿了顿,旋即起身去扯秋霜的耳朵:“你背着我去打听什么了?”

  秋霜往旁边一躲,反手按住沈瑜,嘻嘻哈哈笑道:“我说的都是真的,我亲自问过李昭了!句句属实!”

  沈瑜到底摁住秋霜拧了一把耳朵,两人闹腾一阵,车厢内才恢复了安静。

  “陆大人乃是当朝进士,到乐安来也只是外放,不过一年多便会调回京城。他前程似锦,而我是罪臣之女,身份天差地别,怎么会在一起呢?我只是感激他出手相助,想认他做个好友而已。”

  片刻后,沈瑜坐直身体,敛了嬉闹的神情,正色说道。

  不过秋霜的话提醒了她,也许她与陆琢走得太近了,让旁人生出这样的错觉。

  她不自觉地捏了捏袖袋中的那枚香囊,暗暗皱了皱眉,寻常好友会要这样的谢礼吗?

  沈瑜垂眸片刻,而后无声轻叹,她打定主意要和陆大人保持些距离,只是做出这样的决定时,心中有些莫名得失落。

  沈睿的县学考试近在眼前,他日日用功读书,沈瑜回到宅子的时候,看到他的厢房中还亮着灯。

  她轻轻叩了叩门,沈睿的声音在房内响起:“阿姐,进来。”

  沈瑜推门而入,看到沈睿伏在书案前,正在奋笔疾书。

  她没有说话,将新买的笔砚放下,静静地站在一旁看沈睿默完一篇文章。

  沈睿写完,将毛笔掷在一旁,揉了揉酸痛的手腕,看向沈瑜:“阿姐看我写的如何?”

  县考主要内容包括四书、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以及时文经论,沈睿默写的便是一篇关于吏治的时论。

  沈瑜拿起看了一遍,言之有物,条理清晰,在她做阿姐的来看,弟弟这篇文章写的自然是极好的。

  “不错。”

  生怕他骄傲自得,沈瑜语气颇为平淡地夸了一句。

  “夫子说我学业精进,最近连连夸我的文章写得好呢!”

  沈睿倒是毫不谦虚,她看到阿姐带来的笔砚,兴奋地拿过来,放到桌案上仔细端详。

  “阿姐给我买的是上好的端砚和徽墨!”

  沈睿感叹一句,眼神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激,这是沈瑜买给他参加县学考试用的。

  “后日就是县学入试,阿姐最近忙着铺子里的事,恐怕没时间陪你去考试,你要照顾好自己。”

  沈瑜摸了摸沈睿的脑袋,语重心长地叮嘱。

  “放心吧,我与几位学院中的好友一同去应考,阿姐不必担心。”

  看沈睿的状态很好,并没有考前的紧张不安,沈瑜也放心下来。

  县学考试要持续五天,连考五场,且只能居住在考房内,沈瑜又不厌其烦地告诉他这几日要注意饮食与睡眠。

  此时已经是深夜,沈睿还要背一篇文章才肯入睡,沈瑜只得由他去了,出门前又叮嘱他不可熬夜太晚。

  翌日,吴坊主差作坊的伙计送来了做好的第一批山茶香粉,分量足够做出上百盒口脂,香粉所定的价格也比别家便宜,仅是山茶花成本加上坊主的人工费用罢了。

  这定价自然是吴坊主感激沈瑜病重之时赠送药材之举,但既然是生意往来,必得双方互惠互利才能长久得坚持下去,沈瑜在原来的定价基础上又加了一些,并承诺待脂粉售出后便会结清款项,又告诉伙计请吴坊主继续按照新定的价格供应下批香粉,伙计是吴坊主的得力臂膀,对沈瑜做生意的态度十分满意,继续供应香粉的事情他也欣然应允。

  香粉已经顺利到货,沈瑜没有耽误时间,她与秋霜简单收拾了行装,吩咐孙六将香粉装上马车,三人当日便赶去了于表姐的脂粉作坊。

  这作坊离乐安县大约五十里的路程,在乐安北面的一个镇子中,赶马车大约需要半日的时间。

  为了节省来回奔波的时间,两人打算在镇上的一家客栈中住下,亲自日日盯着作坊。

  这是第一次正式在作坊中生产这种口脂,必须与秋霜自己研制的山茶口脂效果一样才可以,半点马虎不得。

  北屏镇不同于乐安县辖下的其他镇子,它的地理位置没有什么特殊之处,放眼望去方圆十里内皆是庄稼田地,既无湖光光也没山色。

  但它却有几处专门做脂粉的作坊,且规模不小,在临近几个县城乃至府城都被人所知。据说这做脂粉的手艺是原来居住在此的胡人留下的,但具体已不可考。

  于表姐名为于玥,年近不惑但风韵犹存,做生意的时间也久,惯会与人打交道。

  她的脂粉作坊是这镇上最大的,出货量也最多,像沈瑜这样进货少又要求特殊的铺子,她也没有另眼相看,待沈瑜说完要自己亲自监督将香粉加入到口脂里的工序后,她马上利落干脆地吩咐手下一个名为洪运的伙计去做了。

  包子铺中毒事件虽然过去已久,但沈瑜时时记在心中,即便再小心也不为过。

  因此,这七日来,她与秋霜每天呆在作坊中,亲自看着坊工按照正确的比例将香粉添加到口脂中,又仔细盯住之后的若干道复杂工艺。

  两人在作坊督工的时候,于玥仅来过一次,所有的事情基本都有洪运打理。

  洪运不过二十多岁,自称以前随人做过些走镖的差事,也阔绰过一段时间,但他不会打理钱财,到手的银子很快花光了,这才经人介绍到于玥的作坊来帮工。

  不过他能说会道,聪明又勤快,对两位从乐安县来的美人很是热情。

  虽然秋霜将调制香粉的方子只说了一次,他马上就领悟到了要点,吩咐坊工依照方子,用原来作坊生产出来的口脂做为基础材料,添加上山茶香粉,最后做出的口脂竟一点不输秋霜精心研制出来的那十盒口脂。

  沈瑜与秋霜试过第一盒作坊做出的口脂后,两人紧绷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